Ferrari于马拉喀什巴迪宫(El Badi Palace)向全球客户揭开品牌旗下最新力作Ferrari Roma Spider的神秘面纱。这款兼具隽永优雅与卓越性能的全新跑车以当代设计语汇诠释1950、1960年代在义大利罗马以优雅姿态尽情享受人生的纯粹喜悦。全新敞篷跑车承袭Ferrari Roma V8 2+的设计理念,采用相同的车身比例、线条轮廓以及规格参数,但此次更令人着迷的则是软顶敞篷设计的强势回归。这是Ferrari在1969年的Ferrari 365 GTS4车型发表后,时隔54年再次将软顶敞篷设计应用于前中置引擎配置的跃马车型。
Ferrari Roma Spider的软顶敞篷设计新颖且摩登,彰显全新跑车的蓬勃活力。新车更针对软顶敞篷结构提供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选用配备,其中包括特制面料与撞色缝线。软顶敞篷在时速不超过60公里时仅需13.5秒即可轻松开启或关闭。此外,紧凑的造型有助于带来更为宽裕的行李箱空间并提升车辆的多功能性。新车更引入整合于后排座椅获得专利认证的全新挡风板,透过位于中控台的按钮启动,不但丝毫不占用车内空间,亦确保出色的驾乘舒适性。
Ferrari Roma Spider沿袭了Ferrari Roma车型的卓越动态性能,拥有傲视同级的重量功率比。这不仅归功于所采用的软顶敞篷设计,更得利于全铝合金车身和最大功率输出达620 cv的V8引擎。这一系列引擎连续四年摘得「国际年度引擎大奖」殊荣,搭配Ferrari八速双离合器变速箱,这款变速箱凭借电光石火的换档表现以及优异的舒适性和机械效率广受跃马车主推崇。
Ferrari Roma Spider不仅拥有令人满意的操控便捷性,且具备卓越的动态及反应能力。同时,在Ferrari V8引擎一如既往的美妙声浪加持下,成为周末郊游和长途旅行的完美伙伴。新车采用了多项提升多功能性的配置,其中包括标配的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 Wi-Fi无线互联功能,以及领先同级的行李箱空间,凭借后排座椅靠背上的舱口设计,可存放体积较大的物品。此外,还配备了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18向可调节座椅,带有座椅加热功能并可选配颈部加热功能,轻松应对寒冷天气出行开篷的渴望。
Ferrari Roma Spider由Flavio Manzoni领导的Ferrari Styling Centre法拉利设计中心倾力打造,以闲逸雅致的敞篷驾驶体验中传递「La Nuova Dolce Vita」义式美好生活理念。这款2+敞篷跑车配备细致的织物软顶,沿袭Ferrari Roma车型的优雅流畅轮廓,同时进一步调校出和谐的外型比例。
在Ferrari Roma车型的基础上,逐渐收窄的快背式车顶线条经重新设计,调整后的后车窗可融合于软顶敞篷结构内,在顶篷开启时将被收纳于顶篷罩下方。在Ferrari Roma Spider上,一条横跨敞篷软顶底部的车身色条设计成为了一大独创性的造型主题。其将碳纤维材料的主动式扰流板与敞篷软顶和后车窗分隔,令顶篷罩呈现浑然一体的视觉美感。在软顶开启的情况下,主动式扰流板在视觉上亦与后排座椅及头枕完美连接。
与大多敞篷车上更为常见的织物不同,Ferrari Roma Spider的软顶敞篷结构采用了一种全新材料,赋予车辆精致不凡的气质。独特的织物编织式样搭配多种配色方案,凸显新车既优雅又动感的灵魂特质。融入双色编织式样的特制织物表面从四种配色中汲取灵感,彰显织物的雅致美感及其高级定制特性。而专为这款新车研发的可选高科技织物则带来十足动感与独具一格的魅力。其采用的创新编织式样打造出斑斓变幻的视觉效果,格外引人注目,并进一步增强了顶篷表面的3D效果。
在外观方面,Ferrari Roma Spider强调简洁的设计风格,力求不同设计项目之间的和谐共生。协调的比例和纯粹优雅的造型与以往采用前中置引擎配置的GT车型一脉相承。设计师以现代手法重新演绎经典比例设计,给予这款新车精致优美的当代典范。修长的引擎盖前部凸显出车身侧翼的简约轮廓,充分展现整车的流畅美感与动感风范。新车车头采用外悬式鲨鱼鼻设计,醒目而简约,宛如整块金属雕琢而成。
引擎盖与曲线型侧翼相辅相成,承袭Ferrari经典造型风格。在新车设计过程中,为充分体现新车极简优雅的造型风范,设计师团队摒弃了不必要的通风口和复杂多余的装饰细节。实际上,此次首次亮相的Ferrari Roma Spider并未搭载Scuderia Ferrari盾型标志,这是为了呼应1950年代的公路跑车设计。
为确保引擎冷却性能,新车仅在格栅表面必要的位置上打造开孔设计,开创全新的格栅设计理念。这种别具特色的格栅采用车身同色配色,与整体造型无缝融合。前格栅的边缘与两个线性全LED头灯流畅相接,为新车车头增添与众不同的色彩。贯穿头灯的水平日间行车灯条暗示了车身外型之下的精妙结构,并为车辆营造出十足张力感。
快背式座舱采用紧凑且整体后移的配置,末端是一个符合空气力学的隆起造型。在这个巧妙设计项目下方,设计师们为新车打造了极具现代感的Ferrari标志性车尾。长后悬是1950年代和60年代Ferrari车型的代表性设计项目。而在Ferrari Roma Spider车型上,长后悬比例经过重新调整,呈现紧贴后轴的紧凑尾部流线造型。环绕式尾部的特点在于简约现代的「横梁」设计。凭借先进的技术,尾灯总成的尺寸更为缩减,从而形成纯粹至简的经典风格。此外,整合导流板与排气管的后扩散器,堪称车尾设计的一大亮点。
针对Ferrari Roma Spider的座舱轮廓和造型,法拉利设计中心的设计师们采用了与Ferrari Roma车型相同的设计理念。新车座舱基于自1970年代以来跃马车型所采用的「双座舱」设计进行优化,为驾驶者和乘客打造互不干扰的驾享空间及区域。此设计理念由仪表板延续至整个座舱,赋予双座舱设计的创意风格。因此,两个模组化空间的设计为驾乘者提供包裹感十足的体验,并向后延伸与两个后排座椅相融合。
Ferrari Roma Spider的座舱结构几乎完全对称,从而进一步改善空间与功能分布的完美融合,令乘客如领航员般充分体验驾乘带来的乐趣。内装造型也经过精心设计,使座舱空间极富雕塑感,不同的元素相辅相成,赋予座舱统一且细腻的优异质感。双座舱配置归功于经改良的车内空间,滚边处理尤其令人吸睛。置身环绕式座舱中,座舱由仪表板一路延伸至后排座椅,令仪表板、车门、后排座椅与中控区域和谐贯通。因此,座舱并非简单地将不同的独立组件集合在一起,而是将不同设计项目进行融合的和谐设计。
新车座舱所采用的技术源自Ferrari Roma:数位仪表板与周围的设计项目融为一体,并采用了从仪表板处自然向外延伸的防眩保护罩。并且还提供可选的乘客侧显示萤幕来共享驾驶资讯。8.4吋的中央显示萤幕设于两个座舱之间,并且部分悬空于仪表板和中控区域,将资讯娱乐和温度控制等其他功能完美结合。F1变速箱的排档设计集成于现代感十足的金属面板,令人联想到经典的排档杆造型。该部件倾斜安置于Ferrari Roma Spider座舱内中控区域上,在驾驶者视线轻松所及范围之内以便于操控。
新车方向盘上的HMI人机交互介面在Ferrari Roma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升级,在方向盘辐条上设计了触控功能。左侧辐条设计了与触控功能相对应的凹点,为驾驶者提供直观的操作体验。右侧辐条上的触控板设计同样得到进一步完善,新增凹点便于滑动操作。这些设计方案有助于驾驶者了解控制按键所在位置,符合Ferrari长期以来推崇「眼观路面,手握方向盘」的设计理念。引擎启动键则采用红色背光设计,强调了享誉盛名的Ferrari双涡轮增压引擎启动时所带来的澎湃激情。
Ferrari Roma Spider搭载一颗V8涡轮增压引擎,该系列引擎连续四年摘得「国际年度引擎大奖」殊荣,并且还从过去多个赢得「国际年度引擎大奖」桂冠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于2018年一举荣获「巅峰引擎大奖」。这颗总排量为3855 c.c.的引擎可在转速达7,500 rpm时爆发高达620 cv的功率输出,功率系数也高达161 cv/l。此外,引擎仅在1900 rpm的转速工作时,便可释放80%的扭力,因此确保低速时仍具备灵活的加速性能。
此外,Ferrari Roma Spider的机油泵带来重大升级,将冷启动时的压力建立时间缩短了70%,并提高了在引擎中等转速情况下的机油流速。此前,Ferrari Roma曾采用相同的改良策略,印证了Ferrari致力于持续研发的坚定信念。
与其他跃马车型一致,Ferrari Roma Spider能够带来极致的瞬间油门反应。这主要归功于多项特定的设计方案:例如平面曲轴采用了更为紧凑的结构,实现更低的旋转质量,进而改善流体动力学表现;紧凑的涡轮设计确保了更低的转动惯性;双涡流技术可将各个气缸的废气通过单独的涡轮管进行引导,增加排气脉冲的压力,尽可能地释放动力潜能;采用等长配置的一体化铸造排气歧管则有助于改善涡轮中的压力波,并减少能量的损耗。
Ferrari Roma Spider还配备了可变增压管理系统。这项由Ferrari研发的控制软体可根据所选档位相应调节扭力输出,确保随着引擎转速的提升,新车能带来更为强劲的起步表现,同时改善燃油效益。随着档位的增加,引擎的扭力输出亦持续增大,直到在7档和8档时达到760 Nm的峰值扭力。因此,在高档位时拥有更广的齿比范围,有效降低燃油消耗与排放;切换至低档位时,可凭借更陡峭的扭力曲线,带来滑顺且连贯的极致加速体验。
新的变速箱采用湿式双离合器架构,其研发灵感源自率先导入Ferrari SF90 Stradale的八速变速箱。Roma Spider所搭载的变速箱实现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增大齿轮比范围以及加入倒车档。凭借全新的结构配置和零部件整合,变速箱的尺寸及安装方式进而得到优化。受惠于八个档位和绝佳的传动效率,能在城市和高速公路行驶时的油耗减少,并且不影响性能表现。实际上,即使在极度动态驾驶情况下,燃油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改善。这主要与几项技术解决方案有关:采用低黏度润滑油及乾式油底壳,尽可能地减少流体动力效率的损耗(机油飞溅损失);配备了特别设计的差速器(搭配无偏移输入小齿轮轴,以减小转速差)。
相较之前的七速变速箱,这款变速箱的离合器模组体积缩小了20%,但所传递的扭矩却增加了35%,并且在换档操作中可传送最高可达1200 Nm的动态扭矩。凭借功能更强的电子控制单元以及与引擎管理软件的整合改良,变速箱的软体策略实现进一步提升。新车更着眼于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相关的策略,特别是在使用自动启停功能的情况下。每一具Ferrari引擎都因其独特的声浪效果而令人激昂且惊艳,Ferrari Roma Spider的引擎自然也不例外。除确保引擎点火同步的平面曲轴所带来均衡声浪效果的等长排气总管外,这款敞篷跑车还沿用了Ferrari Roma的排气管路,取消了两个后消音器,并采用全新的旁通阀几何造型。依据驾驶情况,新车可实现对旁通阀连续且渐进的控制,彰显引擎的声浪效果和性能表现。
新车采用织物软顶敞篷设计,带来别具特色的车身几何造型,从而为空气力学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了延续Roma的低风阻系数并高效地产生下压力,Ferrari设计团队在空气力学部门的指导下,针对车顶线条及车头的曲度进行深入的数值分析,以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Ferrari Roma Spider针对车身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升级,其中包括采用全新几何造型的主动式扰流板。事实上,主动式扰流板的设计经过精心雕琢,以凸显新车的整体造型及全新的车顶线条。类似于Ferrari Roma所采用的空气力学技术,该设计根据敞篷跑车独有的特点针对扰流板的展开与收起进行调校,令其可根据车速以及横向和纵向加速度调节,确保扰流板拥有适用于敞篷驾驶的三个展开位置。因此,Roma Spider在操控状态和高速行驶时所产生的下压力可与Roma相媲美,确保新车始终保持均衡的空气力学表现,同时带来如出一辙的驾驶乐趣。研发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车内紊流和风噪,以确保新车在敞篷驾驶时的空气力学性能及驾乘舒适性。
此次为了简化从关篷到敞篷的转变过程,透过引入自动控制的表面,在座舱上方形成气流真空区,确保出色的座舱舒适性。第一个解决方案是在位于气流分离区的全新挡风玻璃顶部横梁处增加一个5毫米的凸起扰流;第二个解决方案则是研发出获专利认证的自动挡风板,驾驶者无需停车便可将其展开或关闭。如果驾驶者想要展开挡风板,只需按下中控区域的按钮,后排座椅的靠背(在没有后排乘客落座的情况下)便会翻转至前排乘客头部后方的位置。
,,皇冠网址app(www.hg8080.vip)是一个开放皇冠官方网址代理APP下载、皇冠官方网址会员APP下载、皇冠官方网址线路APP下载、皇冠官方网址登录APP下载的官方平台。皇冠体育官方网址APP上最新登录线路、新2皇冠官方网址更新最快。皇冠体育网址APP开放皇冠官方会员注册、皇冠官方代理开户等业务。
这种巧妙设计可针对常会从车身后部被引入座舱内的气流进行引流,进而在乘客周围形成一个相对静止的气流区,同时降低围绕在较高乘客头部周围的紊流,相较此前的2+敞篷跑车可降低约30%。位于中心位置的横向开口设计改善了挡风板的透气性。该开口设计的角度经过校准,可充当空气力学通道,从俯视角度看,其整体造型向两侧收窄。这两大独特的几何设计共同作用,将进入座舱的强大气流进行导流,带来优异的乘坐品质。
位于挡风板中心位置的通道,可将进入座舱内的部分气流向下导流至后排座椅,使其与流速较慢的气流融合。这意味着气流强度大幅减弱,从而有效减少座舱内的紊流,进一步扩展乘客周围的空气动力「屏障」,尤其是乘客头部周围的区域,确保新车在敞篷驾驶时带来无与伦比的驾乘舒适性。为实现这个目标,可展开挡风板的整体造型、角度及通气性可谓至关重要。Ferrari为此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及多次风洞实验,因此得以研发出最佳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位于车身上半部后方的主动式扰流板是新车结构中最具视觉张力的下压力生成部件。可移动扰流板巧妙隐藏在车身中,丝毫不会影响整车线条的设计美感。扰流板采用独特的机械装置,拥有三个展开位置,对应低风阻、中度下压力以及高度下压力三种模式。
低速行驶时,扰流板将调整至低风阻模式,因为此时下压力对新车整体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当车速在100 km/h以内时,扰流板都将保持低风阻模式;而当时速超过300公里时,扰流板则处于中度下压力模式。由于此时降低风阻的影响微乎其微,提升新车的前后压力平衡变得尤为重要。当新车处于下压力对性能产生明显影响的车速区间时,扰流板将进入中度下压力模式,并随着横向和纵向加速度的变化而移动到高度下压力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其启动阈值可变,将根据Manettino旋钮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中度下压力模式下,可移动扰流板与后车窗之间将会形成一个150度的夹角。在此模式下,扰流板可产生约30%的最大下压力,风阻增加则低于1%。在高性能驾驶或制动情况下,可移动扰流板将自动调整至高度下压力模式,产生最大下压力,协助新车呈现标志性的跃马驾驶激情。当扰流板开启至最高位置时(高度下压力),其与后车窗之间将会形成一个135度的夹角,当时速达到250公里时,可产生95公斤左右的下压力,但风阻仅增加4%左右。
Ferrari专门针对此车设计了一对涡流产生器,以增加车身前部下压力。这对涡流产生器透过在新车前方生成集中且连贯的涡流,形成地面效应,同时管理前轮尾流,确保有效产生下压力。
Ferrari Roma Spider的动态性能研发旨在提供媲美Ferrari Roma的澎湃驾驶激情与操控精准性,这归功于车辆SSC侧滑角控制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利用Ferrari自主研发的先进演算法,为所有车载控制系统提供即时预估的侧滑角资讯。此外,这些控制系统基于这项资料完美合作,针对车辆的动态表现进行快速、及时且准确的辅助。
新车配备SSC 6.0车辆侧滑角控制系统,同时整合所有车辆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最为著名的法拉利动态强化系统(FDE,Ferrari Dynamic Enhancer),其仅能在Manettino旋钮的「Race」模式下启用。FDE系统是一种横向动态控制系统,可根据需要控制的动态情况,快速调节作用在每个煞车卡钳上的液压制动压力。在过弯与出弯时,该系统赋予车辆更具可预测性的横向动态变化,确保驾驶者能够更轻松直观地操控方向盘与油门踏板。此外,该系统可辅助传统的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与Ferrari Roma相同,Ferrari Roma Spider所采用的Manettino旋钮也提供包含「Race」模式的五种操控模式,带来轻松自如的操控体验与易于控制的牵引力表现。在法拉利动态强化系统的加持下,「Race」模式旨在显著提升驾驶乐趣。
Ferrari Roma Spider的底盘在Ferrari Roma的基础上搭载了全新零件,其后尾则是从Ferrari Portofino M的底盘解决方案中汲取灵感。作为至关重要的结构零件,Ferrari Roma Spider的门梁专为这款新车研发。此外,Ferrari特别设计了部分零件,以顺利安装软顶敞篷、A柱及挡风玻璃框架。
Ferrari Roma Spider的车身造型沿袭了Ferrari Roma的灵魂,同时针对车尾及实现和谐车身线条的目标进行了主要调整,以确保新车在敞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优雅姿态。尽管新车重量增加了84公斤,车身和底盘仍实现优异的抗扭刚度与横梁刚度,同时拥有2.5 kg/cv的重量功率比,在同级距高性能2+敞篷跑车中亦具备超群表现。凭借这些卓越设计,Ferrari Roma Spider能够提供与Ferrari Roma同样出色的操控体验与性能表现。
新车重量的增加主要源自两个方面。首先,跑车新增了独特的一体式挡风板,显著提升了驾乘舒适性。其次,后排座椅增加的头枕,令其在视觉上精妙地融入顶篷罩中。织物软顶敞篷设计确保了新车的非凡驾乘舒适性,与配备可折叠式硬顶敞篷的Ferrari敞篷跑车相媲美。
大尺寸玻璃后窗可完全整合至软顶敞篷的几何造型中。五层织物结构可有效降低风噪与路面噪音,即便在高速行驶时,也能提供出色的静谧性。在新车的研发阶段,Ferrari更致力于降低软顶敞篷典型的「膨胀效应」,Ferrari工程师们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确保新车在这些方面实现傲视同侪的优异表现。
软顶敞篷结构旨在实现轻盈且富有弹性的设计:在时速不超过60公里的情况下,软顶敞篷仅需13.5秒即可快速折叠,将极限技术性能提升至全新高度。敞篷开启情况下,其收纳高度仅为220毫米,为同类车型最低,从而确保了宽裕的行李箱空间(关篷时达到同级领先的255公升)。
用于展开挡风板的气压弹簧经过精心设计与开发,确保了在软顶敞篷的各个运动阶段及任何条件下可控且稳定地工作。挡风板可在时速不超过170公里的情况下展开。敞篷的时机自动受到车速的限制,以确保其安全地展开或关闭。顶篷一旦开启,驾驶者可在任何车速下展开挡风板。
挡风板保留了独有特点:后排乘客的椅背表面经过填充,可提供舒适的支撑感,即使向后移动前排座椅,挡风板仍能够展开。中央通道可以平衡两侧气压,提高挡风板的移动效率。Ferrari针对整个后排座椅及行李箱区域进行深入研究,进而确保挡风板系统的运动点,进而根据运动轨迹和重量改善了运动点的位置。
类型 90度V8双涡轮增压引擎
总排气量 3,855 cc
缸径和冲程 86.5 毫米 x 82 毫米
最大功率输出* 620 cv @ 5,750–7,500 rpm
峰值扭矩 760 Nm @ 3,000-5,750 rpm
引擎最大转速 7,500 rpm
压缩比 9.45:1
功率系数 161 cv/l
车身长度 4,656毫米
车身宽度 1,974毫米
车身高度 1,306毫米
轴距 2,670毫米
前轮距 1,652毫米
后轮距 1,679毫米
干重** 1,556公斤
干重功率比 2.5 kg/cv
重量分配 前48%/后52%
油箱容量 80升
行李箱容量 255升
前轮 245/35 ZR20; 8J x 20”
后轮 285/35 ZR20; 10J x 20”
前轮 390 x 34毫米
后轮 360 x 32毫米
8速F1双离合器变速箱
EPS、VDC、具EBD功能的ABS、 F1-TCS、E-Diff3、SSC 6.0、FDE及SCM-E Frs
最高时速 > 320 km/h
0-100 km/h 3.4秒
0-200 km/h 9.7秒
100-0 km/h 32米
200-0 km/h 130米
油耗:认证中
二氧化碳排放量:认证中
*使用98辛烷汽油
**使用选配的轻量化组件
评论列表 (0条)